潮头,进入90年代以后,大陆歌手纷纷崛起,与前两者分庭抗礼,呈现出百花争鸣。
比如,五家音像店,货架上摆放的数百张专辑,港岛,宝岛的歌手与大陆歌手的比例为三七。
又比如,五家音像店里播放的歌曲,分别来自四个歌手的新专辑,其中只有两家是同一首。
此外,还有最为不同的一点,这个时空的歌手,李睁一个都不认识,歌曲,一首都没听过。
如此一来,相比于前世,李睁凭空多了两大优势。
第一,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却还不满十八周岁,对于流行乐来说,年轻从来都是最大的本钱。
第二,前世十六年北漂生涯中,从第四年开始接触各种乐器,尤其是弹了一手相当不错的吉他,又从第八年开始接触作词作曲,参照学习的曲谱没有一千首歌,也有八百首,而这些歌曲,几乎囊括了国,粤,英语流行乐中的经典之作。
天时地利具在,自身还是带挂的,这要是不继续追逐音乐梦,还不如一头撞死,试试能不能再次重生回地球好咯。
未来之路在李睁的脑海中变得清晰,不由得浮想联翩...
(注:若是上网搜索,唱片业黄金十年会是1988-1998,但这指的是港台地区,而整个华语音乐圈的唱片黄金期,是从90年代初一直到2006,这是个笼统的概念,其中销量总数最大的十年有各种版本,我个人比较赞同是1995至2005。
再解释一个误区,很多朋友或许会认为,传统唱片业的落寞是因为互联网的兴起,其实不然,真正让唱片业由盛及衰的,是ipod3上市彻底取代随身听,以及后来的智能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