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三国第一狠人 > 第519章 太史慈,自知之明!

第519章 太史慈,自知之明!(3 / 4)

汝南郡和沛国,曾经都是荒凉之地,粮草不足,所以周瑜的重心,一直在发展地方。

这些年,致力于恢复生产,数年时间过去,周瑜治下的汝南郡和沛国,即便只有两个辖区,可是周瑜借助豫州境内的水脉网络,引入造纸的生产线,也把票号引进来,以及其它的商业,周瑜都在鼓励。

周瑜又鼓励农耕,使得汝南郡和沛国发展极好。

地方上,民心安定。

每一年的豫州人口清查,都在提升,人口在一点点的稳步提升。

实际上,稳定是人口恢复的一个大前提。

三国时期的汝南和沛国这些地方,为什么难以发展,是因为作为战争的前沿阵地,曹操从来没有想过发展这些地方,都是直接把地方上的人口迁走,带回自己的辖区去耕种。

不能说曹操的做法错误,因为你不把人口掠走,就容易被敌人掠走。即便种了地,等收割的时候,也容易帮了敌人,曹操不带走人,就等于是资敌,只能带走大批的人口。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汝南郡、沛国以及江淮这些前沿地方,根本发展不起来。

如今不一样了。

豫州欣欣向荣,地方安稳。

周瑜在书房处理政务的时候,看完了政务,看向下方协助他的国渊,微笑道:“子尼,豫州今年的秋收已经开始。我粗略估算了,豫州的粮食进一步充足,即便支撑我带兵出战,也没有问题了吧?”

子尼是国渊的表字。

国渊在周瑜的身边,担任豫州别驾,协助周瑜处理豫州的政务。

这些年的国渊,更是在豫州大力的屯田,鼓励百姓开垦,动用军队军屯,都是国渊在安排。除此外,国渊对豫州的各项事情都要负责。

国渊才刚过三十岁的年纪,皮肤却晒得黝黑,看起来有些苍老。

这是常年在外面奔波所致。

国渊眸子明亮,神色不卑不亢,说道:“大都督,今年秋收后粮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