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可不是其他人,粗手粗脚的,连磨盘都不会推。”
他本就是出身穷苦人家,幼时农活其实干过不少的。
崔九贞难得心情不错,舀了舀豆浆,道:“这浆是漂亮,等做了豆腐定然口感好。”
“老先生还说给孤煮豆浆喝呢!”太子说道。
“都做都做,这么多,足够的。”
到了晚上用饭,三太太等人也在,崔九贞明显发现她们也节省了不少。
桌子上除了今儿个弄的河鲜便是些素菜。
若非她不吃面食,恐怕连米都省了。
用饭期间众人没有说话,等用过饭,老太爷才道:“这些日子咱们要辛苦些了,南方灾情未解,我们也不可过于奢侈,往后想吃什么,用什么,都从庄子上将就将就。”
三太太和徐氏看了眼,应下道:“您说的是,咱们这儿什么都有,其实也用不了多少东西的。”
“不错,我那也有几个庄子,收成不错,听闻您派人运了补给给灾地,不若也帮我那份儿带着。”
“哦?”老太爷看向徐氏,“难得你有这份心,回头我会写个折子呈上去,让官府派人过去接收。”
这意思是功劳让她自个儿担着了,可想而知,京中恐怕还没哪个贵妇如她这般。
此事也让老太爷有了想法。
当即,他便去了书房,洋洋洒洒写了道折子,派人连夜送回了京城。
翌日,西阁内,皇帝看着面前的折子,心中暖烘烘的一片。
他的老师,即便退出朝堂了,也还是处处替他着想。
等谢迁过来,他敛了敛神色,笑道:“谢卿有个好贤内助啊!”
谢迁不明所以,“圣上是指……”
皇帝让戴义将折子拿给他,谢迁接过,等看完后心中复杂难言。
“京中她是头一份,堪为妇人表率,朕决定赐她块乐善好施的牌匾作为嘉奖。”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