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佥也随后附议,“李相所言甚是,不过臣以为此外还需清查吏治,太子殿下前日在山南道问罪不少官员,都是借搜捕红莲道,以敛财害民者,臣以为蜀中吏治,也需整顿。不如晓谕武安侯,令其彻查。”
赵令渊点头道:“两位相公都是谋国之言,那就由中书门下下诏,准剑南节度使武安侯傅津川之所请,团练、寨堡、保甲、徙民等诸事,全有其一力督理,若有借剿贼害民者,可不告而诛。另外龚景瀚进言有功,又跟武安侯看法相通,迁其为益州别驾,河西节度判官,襄理平贼事物。英公以为如何?”
“此两道建言,都直切时弊,鞭辟入里,可行之,不过臣以为吏治之事却不可交由节度使随意处置,可派遣持重者为巡察使者,巡视诸道,若有败坏纲纪,罔顾国法者,自当一力查出。”
傅懋修对于傅津川和龚景瀚的提议没什么异议,但却对道君皇帝授予傅津川不告而诛之权提出了反对意见。
本来节度使就授予旌节,府树六纛,可以诛杀三品以下官员。
在明旨授其“不告而诛”之权,等于是明摆着告诉傅津川可以大开杀戒,这可就太过了。
边地的节度使本就身兼营田使、经略使、采访使,军务财政一肩挑之,以傅津川的年纪本就有些引人质疑其资历,不过因为军功太重,让这些声音都翻不起什么浪花。..??m
若是傅津川在多个“擅杀”的名头,这可真不是什么好事。在傅懋修这个角度看,为其长远考虑,自然是要帮助他规避这些。
不过有些人却是不想让他如愿。
右仆射谢佥道:“臣以为英公此言差矣,武安侯既然为剑南节度使,专征杀伐,蜀中事物自然该让其全权处置,边地节帅之事权,朝廷却不可妄加干涉,当循例而为...”
若是不清楚内情,只看这两人的进言,定然会以为谢佥是在在傅三郎这边说话的。看看,堂堂宰相,替为了维护朝廷制度,居然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