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没有能力跨过大江了,稳住了淮南前线。
但决定着能不能迅速扫平叛乱的关键点,在于宣州对峙的南北军两军近二十万大军。
此时大江之上的一艘小渡船正在大江之中,船舱里只有三个人,两个大汉和一个中年书生。
正是红莲道的方家兄弟和军师庞知古。
“没想到最后这场风帮了吴王的忙,不然这老小子要么跳进大江喂鱼,要么被活捉送去上京。”方蛟笑着说道。
其兄方虬道:“是这吴王命不该绝,不过眼下这情况,找他共事相比就要容易些了。”
方蛟道:“哈哈哈,以往这老小子看不起咱们红莲道,这被官军杀的大败,看他如何猖狂。”
这时候一直闭目养神的庞知古开口道:“还要看宣州那边的胜负。要是宣州那边的南军败了,吴王就是秋后的蚂蚱,咱们就没有跟他共事的必要,若是北军败了,咱们在起事,方才有共事的必要。”
方虬道:“先生这话在理。若是吴王事败,咱们仓皇之间起事,必定会被官军剿灭。打到现在,边军精锐可还没到呢。”
而方蛟想起昨日战场上傅津川的壮举,笑道:“大哥,若是日后起事,两军交战之时,你我兄弟二人,学那武安侯傅津川一般掠阵,是不是也能让教众们士气大增?”
方虬想了想之后并没有说话。而是看向了庞知古。这事其实他也没有答桉。
庞知古没有问答而是问道,“元帅你的轻功,最多一跃能有多远。”
方蛟想了想,“一跃也就八九丈远,我跟兄长都不擅长轻功,不过天底下轻功最好的人,一跃也不会超过十丈。”
“若是身穿甲胃呢?”
“那最多不过六七丈。”
庞知古听后这才点点头道:“武安侯傅津川昨日五骑掠阵占了个便宜,那就是叛军之中没有骑军!追不上,也围堵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