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科技尽头 > 259 背后的方案

259 背后的方案(3 / 7)

生,而是面向全世界招生。但今年的大一新生也不过6000多人,这十年累计培养的学生还不到五万人。且绝大部分都被基地跟天上那些大型浮空飞船消化了。

哪怕是那些基地不太看得上的毕业生,在基地内部谋不到一份工作,也不用忧虑什么。哪怕外界知道他们都是基地挑剩下的,就业率依然是百分之百,而且刚毕业的学生年薪就没有少于五十万的。

虽然现在全世界的高校也都开了专门的太空学院,课程安排跟教材大都也是直接模彷太空学院的安设的。但可惜的是,其他高校旁边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太空基地,没法给这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就能通过各种方式熟悉太空生活的以及实操各种太空试验的机会。

根据相关专业机构的预测,未来十年全球涉及到未来太空科研方向的人才缺口至少800万。

像章海峰这样,不过40来岁就有了数年管理大型太空科研船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那就更缺了。

卓明谦大概了解过现在章海峰的年薪加上各种补助跟分红是130万左右,听起来工资很高,但其实大半都是加班,毕竟上船之后经常一呆就是大半年。更重要的是,卓明谦很清楚以现在章海峰的资历他如果辞职,另谋他就的话,人家开出的年薪起码两千万起步。

这不是卓明谦的估算,而是饭桌上本就有意挖人的那些大公司高管亲口透露的。这就是经验的价值。毕竟现在拥有管理一艘大型太空舰的人太少了,更别提章海峰还指挥过好几次大型远航太空科研任务,为地球带回了许多太阳系内诸多星球上的各种样本。

所以两千万太便宜了。

不然的话,如果按照曾经原始的方式去研究一颗星球,首先要利用远程波谱探测器长期追踪探测确定星球质地,再发射近轨探测器采集星球表面的影像、辐射、重力、可见热红外光谱、雷达波谱等等进行物质成分与结构分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