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时。
就一改前态,特地制定军令约束士兵,要求不得在下总制造暴行。
金江镇这一回是收复故地之战。
还有一层意思,唐清安没有说出来。
那就是关于民族。
民族不能把自己框死,在唐清安看来,民族是无限的。
任何愿意接受汉文化,遵守制定的法律,付出义务获得权力,认为可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的民族。
那么就是同个国家,同一条心。
只以血脉论,无疑是把自己限制死了,乃最下策。
金忠,吴成,薛斌,薛绶,吴克勤,吴克忠,吴瑾,毛福寿等等,这些不少为国立下战功,甚至其中大多战死的蒙古人。
比起李永芳,范文程,宁完我等这些汉人,要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这些汉奸,和这些蒙古同胞提鞋都不配。
在唐清安心目中,这些蒙古人才是同胞,而李永芳这等汉人,无论如何也不是同胞。
付出义务就能享受权利,不少蒙古人的家族,随大明国柞同样长存两百余年。
例如吴成,后代一直富贵到了崇祯末,随着京师陷落而被杀。
以大周上朝天国的姿态,文化碾压周边的国家,无人不慕大周。
不选择文化上面的优势,反而以血统论,那就是放弃了自己的最长处,给自己增加了一个瓶颈盖。
唐清安还在去前线的道路上,皇台吉一样如此。
他的身旁,范文程,宁完我等一众汉臣,大军之中,还有他两白旗中大批的汉军。
本来准备计划建立汉八旗,但是形势不由人。
金江镇的崛起,导致了汉军军心不稳,因此不敢把汉军分离出来建立汉八旗。
汉军仍然牢牢的控制在八旗将领的手中。
汉军的将领,孙德功,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