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麦一石或豆一石。
北方地区,夏麦秋粟,合起来高于两石,如果只种一季,则将近两石。
“番米要大力推广。”
田亩以如今的耕作方式,已经达到了上限,唯有新的农作物,能提高亩产。
唐清安对于各种资料虽然有些认识,但是五谷不分,只能以自己知道的知识,交代众人。
对于将军引进来的番米,冯胜之和顾应时还是认可的。
“用番米来轮作,比原来的轮作方式,产量逐年在提高,的确值得大规模推广。”
冯胜之建议道。
“未光复辽东前,番米仍然以海岛为主,如果今年大胜,则开始在金州推广番米。”
“将军的建议是稳重之言。”
顾应时点头。
番米乃利器,的确不能被敌人所得。
此物在各岛试种,到如今产量越来越大,种植技术也越来越成熟,成为了当地百姓常用之物。
唐清安没有怀疑过番米。
他穿越前的时代,很多人对于这方面,没有看过史料和研究,只根据自媒体的言论而妄言。
他虽然也不懂,可是后世的研究者是确认过的,他信科学,不信民科。
在明清时期,各种轮作方式。
如果用玉米或者甘薯参加轮作复种,亩产量要比其余农作物,增产百分之二十三点七五。
在嘉庆十七年,玉米甘薯的增产出来的产量,对比原来的农作物产量。
人均在原来的收获上,多出了九十斤的口粮。
后世的学者,已经做了详细的定论。
这人均多出来的九十斤的口粮,才是清朝人口暴增,比前明还要多出一亿多人口的根本原因。
不是因为任何政策,而是因为粮食的增加。
而番米,玉米都是明朝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