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红楼从辽东开始 > 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

第二百零九章 五年平辽(5 / 6)

道的太上皇,也得激动一把吧。

至于能不能真的五年平辽,唐清安当然不敢做出保证,他是往这方面计划的。

不过五年后,不管能不能平辽,朝廷大概求他比较多。

……

金州总兵的奏疏,快马送到朝廷。

由江南各地的商人,利用贸易的利润,诱惑他们运粮到金州。

如果没有前面的几个字,阁老们大概都不会看后面的内容。

因为以他们对太上皇的了解,断然不会同意金州和内地直接通商之事。

金州民生朝廷接应不了,同样也不会希望金州能把民生管好,因此金州才会需要内地的接济。

不然只要内地一断供,则金州自溃。

这是朝廷防备的一种手段,以太上皇之精明,不会看不到这点。

可是令人震撼的,偏偏就是金州将军奏疏里,前面只寥寥几言,最后面才提细事。

五年平辽。

只要朝廷对金州供应军饷齐备,军器充足,军士日夜操练,以养足战力。

五年后,可有辽东经略出面统一调度。

金州募兵十万,锦州北镇军兵十五万,再督朝鲜出兵五到八万,朝廷援兵数万。

四方合计四十万兵,分东西两路,史经略居中指挥,辽东节度使李达祖作西路帅,金州总兵唐清安作东路帅。

东西两路,稳打稳扎,使蛮族首尾不能相顾,一举功成,灭掉蛮族,光复辽东和奴儿干司。

介时,各镇营兵功成身退,退营归家,只留军屯。

朝廷以此,每年可省下千万两银子,用以国内修生养息,不要三年,则诸事太平。

刘一儒和璠皓,两个人不敢怠慢,第一时间送去了圣人处。

有这份奏疏,那金州总兵就忠心的。

朝廷最怕的就是边军大将养寇自重,而金州又是孤悬海外,鞭长莫及。

辽东经略的修堡以拒蛮族,稳是稳矣,可每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