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已在秦淮河上搭设了浮桥。
高澄得知二人应允,当即命人给王伟记上一功,同时为表诚意,还向萧纶、萧绎军中输送部分粮草。
九月初三,高澄领军渡过秦淮河,在朱雀门与萧纶、萧绎相见。
高澄当面应允了王伟提出的所有承诺,与叛军交接建康城防,将新建的新亭大营让给萧纶、萧绎。
叛军陆续渡过秦淮河,在新亭驻扎,而高澄则在北齐将士控制建康后,带着五个儿子走进了这座他朝思暮想的城池。
高澄自掌权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渡江南下,甚至还打算等自己打入建康城后,找完颜亮借诗一首: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只不过没想到自己却是以援军的身份来到了这里。
此时再吟这首诗,就不应景了。
当初北魏太武帝拓跋焘饮马长江,沿途烧杀抢掠,使得北方军队在江南人眼中,名声臭得很。
故而高澄在与萧纶、萧绎交接城防前,特意再次宣读军纪,禁止将士劫掠。
眼见齐兵入城后秋毫无犯,倒有不少胆大的建康百姓拥挤在道旁,争相观望北齐天子。
只不过这北齐天子谨慎得很,坐在车厢里,没人望得见他的真面目。
皇太子萧大器迎亲高澄入宫,高澄却不往台城,非让萧纲出城相见。
萧纲无奈,只得与高澄在台城宫门前相会。
两人一番客套寒暄后,高澄第一句话就打消了萧纲心中最大的顾虑:
“小婿此来,只为调停江南战事,无意鸠占鹊巢,此会过后,我当退出建康,还请翁丈组织军队,接手城防。”
还不等萧纲高兴,高澄又道:
“为防止叛军背诺,我将驻军于石头城、白下城、江乘城,为翁丈拱卫建康,军士既是为翁丈效力,自当由翁丈供给粮饷。
….“此番大军南下,劳师远征,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