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病在床的高澄不敢大意,已经提前由温子升代笔,上奏天子请求减免迁往陇右之民五年赋税,减免迁往关中之民三年赋税。
元善见收到齐王奏疏,也一改独夫本色,居然从善如流,立即下发全国各地。
同时高澄按照关陇各州所分得的人口,命地方州郡县三级长官提前修建不足的住所,用以安置迁民。
一如前番,向各州派出幕僚等人员,监督住所、田亩的分配,禁止官员中饱私囊,但凡有贪墨者,一律按《太昌律处置》。
高澄种种措施,对民众还是起到了安抚作用,至少迁民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也没爆发大规模的民乱,小骚动、小牢骚肯定是少不了的。
木已成舟,原先病得连握笔都困难的齐王也终于能下榻行走了。….秦州百姓看着高澄拖着病体巡视田亩,所见者无不感动,这些绝大部分都是此前从河南迁来的三十万民户中的一部分。
年初时候,他们被元善见强迫迁徙,虽然那暴君在最后还是下了罪己诏,但大家的福祉都是齐王给谋的,再想想齐王殿下这些年来的德政,这大魏朝若是没有齐王,可怎生得了。
许多歌颂齐王功德的童谣,也随着民众西迁,在关陇地区流传,至少高澄在关陇原住民中的臭名声有了明显好转。
毕竟大家都说踩踏禾苗这种事都是高欢的决定,在攻陷潼关后,段韶在关中平原干得混账事,也是受了高欢事前指派。
齐王劝了,也拦了,但劝不住,也拦不住,他真的尽力了。
高澄在慰问迁民们在新环境的生活情况之余,也在感慨如今关西之地的荒芜,先前的三十万户确确实实不足以振兴关陇,但有了这一次一百万户入关,主要是关中地区,只需五年,就是硕果丰丰的季节。
打仗,说到底打得就是钱粮,到时候自然是要准备南下了。
小高王从来一视同仁,没道理北方的和尚被他迫害了,南方的和尚却能逍遥法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