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钱花销。
第二日,高澄唤来纥奚舍乐,命他将白马城唯一一座寺庙里的和尚给捉来,给贺六浑做场法事,多烧些纸钱,不是当儿子的吝啬,舍不得真金白银,实在是国库空虚,想来贺六浑也能够体谅。
毕竟纸钱也是钱嘛,虽然不清楚在阴间的购买力,但多少点准没错。
于是当天白马城周边的香烛铺子,纸钱几乎被扫荡一空。
办完法事,北朝大孝子总算安心了一些,领着大军由蒲坂西渡黄河,来到关中的时候,已经是秋天。
早在高澄还在河北时,由他亲拟的有关沿海各州以晒盐法制盐的政令,就已经通过了门下省的审核,交由尚书省推行。….从南至北,徐州、胶州、青州、沧州、瀛洲、幽州无数官办晒盐场被设立,甚至连辽州都有少数几处,这些晒盐场由中央派人进行管理,由地方州郡兵维持治安。
大量低价官盐流入民间市场,对盐贩们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赢得了民众的一致赞誉,当然,这些赞誉都是冲着齐王去的。
对于聪明人来说,你也别管为什么同样是在外巡视,德政就是齐王亲自草拟政令,迁民这等恶事就是元善见独断专行,齐王远在外地,不能阻止。
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你若是不信,便抓你下狱关你三天,或者不许你子嗣参与科举,反正宗族兴旺就是你的软肋,扣帽子这种事,齐王殿下最擅长不过。
有人欢喜有人愁,民众们得了实惠,盐贩们就惨了,尤其是大盐商们,小盐贩无利可图,大不了改行,可大盐商们手头囤积了大量煮盐,如今官盐以其低廉的价格,广受民众好评,谁还去买相较于晒盐,更为昂贵的煮盐。
若是新入行的私人盐商推出晒盐,总有点下三滥的套路去对付他,可这是官府,晒盐一入市,凡是大盐贩所在的地方,州郡兵便已经动员起来,分明就等着你谋乱,来吃下你的家业。
虽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但大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