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高澄是想来个三辞三让,当年受封大将军时就玩过这一招,于是高隆之轻声道:
“大王可是要三辞?”
却见高澄悄悄用手势比了一个六。
好家伙!高隆之面色一苦,内心直呼好家伙!
当个齐王受殊礼都要六辞六让,等将来劝进,那还得了,到时候是九辞九让,还是十二辞十二让才能让小高王满意。
更别提别人辞让,每一辞都是要隔上几天,偏偏高澄既爱演,在这方面又是个急性子,六辞六让非要一天之内弄完,高隆之没办法,哪怕跑断腿也要配合他演上这一场。
谁叫自家小高王就爱来这一套,要是没过足戏瘾,指不定一连几天都瞧不见好脸色。
就这般,高隆之在渤海王府与宫城之间一连跑了五趟,回回被高澄赶出家门,骂他惑主,是要颠覆大魏社稷,如此殊荣不是人臣应该受的。….当高隆之颤巍着腿第六次来到渤海王府时,高澄终于松了口,答应下来。
高隆之长舒一口气的同时,高澄也得以在保留原有官职的同时,继承了高欢一切官爵,进位齐王。
在由高隆之交还往宫中的谢恩表中,高澄以高欢遗命为由,请求将十万食邑分赐督将。
元善见还能怎么办,他们高家就是这般无耻,先是逼自己增邑十万户,然后又故作清高不肯要,拿着这些食邑分赐将领,结果他们高家原本食邑一户不少,偏偏各地督将都要承他们的恩情。
最关键是,这还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当年高欢初掌权时就曾用过,邀买人心,稳固统治而已,但这般赐予实利也确实有效,否则贺六浑临死之际,也不会特意交待高澄这件事情。
一切尘埃落定后,太昌十年(541年)正月初六,大将军兼相国,齐王高澄正式为齐献武王高欢发丧。
天子元善见身穿缌衰,即天子吊唁诸侯的丧服,携皇后、太子亲往齐王府举哀,一连三日为齐献武王高欢守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