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前的模样,目有精光。
高澄麾下众将,战功最著者,非尧雄莫属,平三荆时是他献策分兵悬瓠,迫使陈庆之退兵。
镇守豫州以后,又败陈庆之,高澄平定樊子鹄叛乱南下后,领大军西行,诱使南梁朝堂勒令陈庆之回师江陵,而尧雄也趁势夺取悬瓠。
前年西征之际,陈庆之趁河南空虚,出兵欲夺回悬瓠,又是尧雄将其击退。
尧雄就差在脑门上写下‘专打陈庆之’这五个字。
陈庆之在这一时空风评被害,高澄算主犯,他写的《与陈庆之书》堪称杀人诛心。
而尧雄毫无疑问是第二被告,在豫州两次堂堂正正的以勇取胜,打得陈庆之没有一点脾气。
高澄向城外大营运去大量酒水,抚慰驻守豫州的五千京畿军将士,登台与众将士喊话也算保留节目。
当夜,高澄并未回住所,而是与尧雄在军中同榻而眠。
这不是高澄第一次与尧雄共寝,十二岁时,高欢领军接受洛阳,高澄留守邺城,就迫不及待地招时任瀛洲刺史的尧雄入邺述职,留他夜宿邺城渤海王府。
高澄觉得尧雄无甚变化的时候,殊不知尧雄却在感慨时光易逝。
当年那个笼络自己时,略显急切的少年郎已经长大了。
高澄在豫州停驻的时间最长,而所获得的讯息,也让他大为满意。
尧雄虽是武将,但他性格宽容厚道,为政去繁就简,治理卓有成效,深受豫州百姓爱戴。
高澄有一点好,即使领兵大将深得百姓拥护,也不会为此猜疑,他不缺这点自信。
更何况尧雄是他的嫡系,高澄听闻豫州百姓甚至有人为尧雄立生祠,非但没有不喜,反而与有荣焉。
高澄离开豫州的时候,与尧雄道别时,可比对侯景真心实意了许多。
南巡队伍继续前进,不数日就抵达了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