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北魏末年正文卷第二百一十六章各方消息太昌七年(538年)元旦,新年新气象。
十八岁的高澄休沐在家,也没忘记批阅累积起来的奏疏。
专权有专权的好处,威福皆出于己意,例如巡视河北时,宽慰被元善见训斥的高澄,并游说范阳卢氏的卢询祖,就被高澄调出幕府,拔升礼部侍郎。
高澄去年在确认三省六部制作为中央官制的同时,也捎带加以改革,确立了六部侍郎为六部次官的地位,与尚书同为各部堂官。
高澄升任卢询祖,酬功自是其一,更主要的还是安抚范阳卢氏。
因卢氏远在幽州,对于它的控制在四姓五族之中最为薄弱。
这也是无奈之举,高氏起家在河北南部,随后又确立晋阳与洛阳的军政二元制,严控相州、冀州、定州,等于看死了定州的清河崔氏、博陵崔氏、殷州的赵郡李氏与冀州的渤海高氏、封氏。
对于范阳卢氏,终究是鞭长莫及,也正因如此,高澄每次对于士族利益的触犯,范阳卢氏总是最晚表态。
另一方面,被放在吏部打磨了大半年的好兄弟司马消难,高澄暂时升任为司勋司郎中,调出了文选司。
今年将会举行第一次科考,高澄不放心把文选司郎中交给十八岁的司马消难,但也不能一直任由他在文选司做个小吏。
于是就有了这般安排,先去司勋司混混履历,等科举走向正轨,再往文选司任职。
说到底,在于作为前晋宗室的司马消难既不属于河北士族,也不是鲜卑人。
这样的人物有很多,如赵彦深、杜弼等,但他们将来另有重用。
专权的坏处,也如今日的高澄,好好一个元旦,还不能休息。
又把一封奏请更改年号的奏疏回绝。
少有年号能像太昌一般走到第七年,众大臣在年底纷纷上疏,希望能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