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当然有能力处死尉景,高欢终究不可能让嫡长子为尉景偿命。
但这样做的后果是高澄不愿意承受的。
跟姑母高娄斤结下死仇,她时不时的跑晋阳找高欢叙旧,聊聊怀朔往事,谈及与尉景一同抚养高欢的辛苦。
说得次数多了,高娄斤或许会被高欢厌恶,但高澄就能讨得了好?
人心是会变的,尉景死之前,高党勋贵们不耻于尉景的作为,高澄整治尉景,大家甚至会叫拍手叫好。
但如果尉景被高澄处死,他们又会觉得,凭借尉景对高家的恩情,高澄说杀就杀,转而认为他刻薄寡恩。
时代就是这样,没有人真的会把平民的性命当回事,尉景犯的罪,他的死足够偿还,那么他的恩呢?
杀死一个尉景,承担这么多风险,这样的置换,旁人不知道,但精于揣摩人心的高澄肯定不会干。
甚至在高欢特意说和下,高澄都不得不捏着鼻子重新认下这门亲戚。
最终,面对尉景服软认错的局面,经由高澄提议,高欢劝说,尉景认罚。
尉景散尽家财,补偿枉死者家眷,由尉粲代父逐一登门致歉。
在高欢的注视下,高澄被迫表态,只要尉景将来好好治理地方,善待百姓,他还是认这位姑父。
尉景也保证将来一定端正作风,用心任事。
就算这次革了尉景的官职,只要高娄斤找高欢回忆过往,尉景随时能被重新起用,只是冀州刺史注定是不可能再当。
两父子结伴走出大牢,高澄抬头望天不语。
高欢能理解高澄心中的憋屈,他淡淡道:
“受人恩惠就是如此,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何况是养育之恩。”
高澄这才回过头来,心道:你逼死尔朱兆时,可一点也不像报恩的模样。
心里话当然不能说,高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