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 第三百六十一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续)

第三百六十一章 八条建议,配合默契(续)(2 / 8)

不仅如此,景顺帝为了避免两边冲突过剧。

他还授意夏秉忠,持续不断的往里面搀沙子。

仅仅略施手段,用了一个捐官的方式。

赚得盆满钵满不说,还成功稀释了开国一脉在京营的话语权。

至此,京营之中越发鱼龙混杂,不同势力在里面各有山头。

但也正因如此,他们也彼此制衡。

景顺帝委派的心腹,新任京营节度使,不仅没被轻易架空,还有了极大的话语权。

至此,军权才算回到了皇帝的手里。

然而景顺帝一死,开国一脉的心思就又活了起来。

按理说,元春出身开国一脉的荣国贾府。

现在宣治帝年幼,她这个太后更应该倚重娘家和一众老亲才是。

所以,开国一脉压根没想过,京营节度使一职,除了他们还有别的可能。

如果没得选,元春自然只能依仗娘家。

可他们不知道,再近的亲戚也不如自己的男人。

元春两次被冯一博英雄救美,还给他生了儿子。

可以说,身心都在冯一博这里得到了救赎。

何况她的冯郎要控制京营,不也是为了保护她们母子?

至于,开国一脉的老亲。

冯郎都说他们和忠顺亲王有所牵连,不值得信任。

那除了贾府,她们母子就谁都不信。

可惜的是,贾府虽值得信任,却难当大任。

于是,与她关系亲密的冯一博推荐的这个刘昭,就成了最适合的人选。

京营的事,文官其实没太大的发言权。

新党大多对开国一脉吃瘪,都持松了口气的态度。

现在皇帝年幼,他们最怕的就是外戚跟着掺和的太多。

一旦外戚弄权,倒霉的多是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