炟留在京畿大半年,这些读书人应该猜出了自己的意图。
但没一个人上章折说事。
因为都怕。
都不敢得罪整个朱家宗室。
另一个……
他们也不敢胡乱揣摩文华殿这边的想法。
但陈献章敢!
有胆量,有气魄,有担当,有才华,这样的人,只要有人品,朱见济就愿意重用。
所以看完章折后,立即让戴义去着人宣召陈献章东宫觐见。
在等待陈献章前来的空闲中,朱见济又看了看陈献章那篇文采卓然的章折,然后忽然发现个问题——文章写得好,可读起来也很费力。
原因是什么?
一方面,是繁体字。
还有一个原因:标点符号!
明朝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标点符号体系,倒是有句读符号,不过还是比较复杂,所以在封建时代,读书有个说法叫“识文断句”。
断句,也是一个读书人的文化功底。
朱见济当即有了想法。
既然陈献章站出来了,那就让他给大明的读书人放一道炸雷!
进行教育改革罢。
两个操作,第一个操作是繁体字简化。
所以需要搞一本新华字典来取代当下所用的韵书。
第二个操作就是标点符号的完善和系统化。
这些操作,让陈献章一个人肯定搞不了,需要自己给他个方向,或者说,需要自己拿出方案,让陈献章去落实。
繁体简化,是个大工程。
但标点符号的系统化,则要简单一些。
陈献章到文华殿时,朱见济已经绞尽脑汁的把所有标点符号都给写了下来,等陈献章一到,朱见济直奔主题,“你上奏说的削剥藩王俸禄,赋税改归朝廷的举措,孤打算把章折压下来,留中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