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蓝白社 >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

山海经第七点想法:尘埃所无法掩盖的鲧禹治水(12 / 31)

夏朝封虞舜的后裔于遂,公爵,历夏、商、西周三代。春秋时,齐桓公第一次九合诸侯,叫大家来会盟,当时的遂公不去,于是齐桓公灭了遂国。之后遂国人想复辟,假装犒劳齐军,用酒灌醉了士兵,然后趁机杀死了所有齐军。

齐桓公得知后大怒,下令屠城,遂国公族全死。

作为舜的后裔,他们无比的推崇大禹的功业,可见禹没有逼过舜,更没有流放舜的儿子。

到此为止,没有更多的证据了。

最后的,便是山海经。

山海经最早是一套套图,图上有文字,所以我说夏朝人用的是不利于保管的文字载体,图这种载体,几百年就没了。

总之根据后来所有对山海经的传言,都是说山海经乃是‘禹书’。

确实,大禹肯定是山海经的作者之一,而且禹贡献了其中大部分内容。

晋朝人看到的版本,就跟我们不一样。

晋人提到了一段我们看的山海经,所没有的一段文字。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穀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鎩之所起也。能者有馀,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这段文字,据说是在《山海经·五臧山经》晋朝版本的末尾。

从口吻来看,这明显是禹死了以后,有人写的。但至于禹死了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这也是我很少解读《山经》内容的缘故。因为山经,是夏朝人写的。

其中山经的内容,是由大禹、伯益总结的。

而我跟你们解读的,其实大多数都是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