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训练,任由大家去自行开发。
每个人都有自己顺手的用法,每个社员,也都有自己独特的空气绝技,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妙用无穷。
万事开头难,众人此刻还在为如何精准地在脚下生成空气墙而烦恼。
“……噗通……噗通……”
落水声连绵不绝。
很多人,即便在甜味buff的帮助下,能在水上行走了,但要想跑还很难。
因为空气墙看不见,他们确定其位置,纯粹靠感觉。
诚然,生物场能让他们感觉到空气墙的位置,但这个感觉并不精确,相反还挺模糊,类似双耳效应,听声辩位。
没有长期训练,人并不能准确判断出声源的具体位置,会有不小的误差。
生物场对空气墙就是类似的波纹感应,所以空气墙到底被造在了离地十厘米,还是三十厘米,还是一百厘米,对他们来说,乃是都有可能的。
空气墙造得越大,这种误差就越小,反之,空气墙越小,则误差越大。因为所需要知道的具体位置的精度要求,就更高了。
有时明明觉得自己把空气墙制造在了眼下的某处,可实际上它可能在旁边一点,高度也不同。
一脚伸过去,不禁没能踩住,反而还小腿撞上去,绊了自己一跤,一头扎进水里。或是干脆用脸。用肚子去怼上了空气墙。
“不行,急不得急不得……”
众人很快学乖了,以至于,可以看到湖面上一群‘盲人’,往前迈脚时,总要先用脚尖试探试探,确定踩实了,才敢整个迈过去。
亦或者,生成空气墙后,将其推到脚下,使其触碰水面产生波纹。
如此就可以确定空气墙的位置了,肯定在水面上。
不管是哪种方法,都过于麻烦。
犹如闭着眼睛下山似得,这速度能有多快?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