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家兄朱由校 >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

番外(二十八)鹡鸰在原(6 / 10)

许多不是生产,在街头巷尾乞讨的土民被他们抓捕,直接卖往了北昆仑。

之后,或许是觉得这样来的太慢,周王朱伦奎联合北方七藩,向莫卧儿发起攻势。

尽管奥朗则布的反应很快,及时带领大军支援边关,但还是有二十余万土民被掠走。

据昆仑监察使司官员记载,仅乾圣十二年,诸藩就从各地输送了百万奴隶前往北昆仑,但其中能活着抵达的不足三分之一。

官员们眼睁睁看着奴隶价格从每个五两骤降回到了一两,最后甚至降到了八百文。

这样的情况,直到乾圣十三年三月,皇帝朱慈燃病愈重新执掌朝政,并收紧移民政策才宣布结束。

不过即便如此,迁移司也批出了二百六十多万的移民铁牌。

值得一提的是,齐国并没有趁着政策宽松的时候和诸藩抢人,而是不争不抢。

齐国对于大明百姓迁移齐国的态度由百姓做主,原因源自齐王那句“他若来我便收,他若不来便不用强求,人在精而不在多。”

对于移民,齐国和大明的态度都是一致的,百姓主动上报当地迁移,那当地官府便会同意,随后于月末上报。

每月各省移民的文册上交至迁移司后,迁移司与百王坊内的齐王府官员交接,定好迁移银的数量。

其中,由于齐国国力上升,齐国并没有继续占着政策,而是在天启四十年将迁移银从一两提高到二两。

此后天启五十年,乾圣十年,齐国分别两次主动提价,如今齐国移民一人已经不再是一两,而是四两。

但即便齐国如此,大明每年迁移齐国的人口却也不在少数。

仅乾圣十二年,大明迁移齐国的人口数量就达到了七十五万,齐国也为此交出了三百二十万两的迁移银。

不过,大明对于迁移银的态度是比较宽松的,可以用国债置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