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高、明、章、大等谥号为最。
这其中,有的已经被大明先帝使用,为数不多没有使用,而又符合朱由校功绩的,恐怕只有武、成、康了。
在这三个谥号里,武帝无疑是最好的,因此孙可望自然给朱由校用上了。
面对孙可望的建议,朱慈燃没有拒绝,而是理所应当的给自家父亲用上了明世祖武皇帝的庙号和谥号。
在确定了庙号和谥号后,朱慈燃又从百官推荐的年号之中选择了“乾圣”作为年号,于明年正旦节开始使用。
做完了这些事情后,朱慈燃才开始为其父亲安心守灵了起来。
同时,伴随着消息的传递,诸国也先后得到了天启皇帝驾崩的消息。
一时之间,诸国纷纷派出世子前往京城,齐国亦在其中。
按照《周礼》,朱慈燃在停灵七天之后,便将灵柩安排送往了昌平。
朱由校的皇陵于天启四十二年修建,国库与内帑各出一半,每年五十万两。
如此八年,耗费白银四百万两却依旧没有完工。
只是眼下急迫,朱慈燃只能将自家父亲先安置其中,然后在各地藩王未来到之前进行收尾。
八月三十日,皇帝朱慈燃着定王朱慈炅,太子朱和垠负责下葬,文武百官随从。
经过那么多天时间的发酵,此时大明许多百姓已经知道了天启皇帝大行的事情。
尽管许多人都知道,他们的好日子来自于齐王革新,但他们也清楚没有天启皇帝的支持,齐王很难将革新进行下去。
因此,大明朝三亿百姓纷纷在家门挂上了白布,而北京城的百姓更是一大早便夹道哭送。
他们一路哭送,跟着国葬队伍一路行走,直到看着天启皇帝的棺椁被送入北京北站才止步。
片刻后,一辆前往昌平的火车出发了。
史载:“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