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是点六个菜,几乎是在按照人数点菜的同时加一道汤菜。
不管是家人日常吃饭,还是朋友聚会,他们的饭桌上都是有荤有素,并且荤多余素。
朱慈燃看着一家七口点了八个菜,其中汤菜一个,荤菜四个,素菜两个,凉菜一个,不可谓不奢侈。
“点好了,你看看可还合口味。”
朱慈烜点好了菜,将一张夹着纸张的菜牌递了过来。
朱和垠接过,大致看了一下,一共六个菜,一汤三荤两素。
其中有的菜他认识,有的菜他不认识,估计是齐国自己的地方菜。
“会不会多了些?”朱和垠觉得有些多了,朱慈烜闻言也温润的笑了笑:“那便酌情划去一荤一素吧。”
说罢他接过菜牌,将上面的一荤一素划去,留下了两荤一素一汤。
“再来一桶小份的米饭。”
朱慈烜熟练的将菜牌递给了旁边久等的伙计,伙计则是接过菜牌写写画画,随后将菜牌上的白纸撕下,用夹子夹在了一块三角镂空的摆件上。
摆件上写着数字“12”,应该代表的是桌号。
朱和垠拿起摆件,想看看伙计写了什么。
当他拿起来后,却发现伙计在菜名背后写上了一些数字,最后还在下面写下了“36”。
“这是桌号和价格吧?”朱和垠抬头向朱慈烜询问,朱慈烜点了点头,为朱和垠倒了一杯饭馆的花茶。
“真是便宜啊……”
看着白纸上四个菜的价格居然才三十六文钱,朱慈烜感叹之余不免想起了大明的百姓。
三十六文,若是北京城同等规格的饭馆,那恐怕是连一菜一汤都吃不上……
朱和垠沉默了许久,回到现实后也没有询问朱慈烜什么问题,而是静静的听着饭馆内人的讨论。
与大明百姓讨论的工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