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家兄朱由校 >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

番外篇(五)心如明镜(4 / 9)

四百余万,其中汉人一亿九千二百二十四万。

比较天启二十三年,大明增加约八千万亩耕地,两千万人。

当然,在过去五年里,大明也对外迁移了三百七十二万余人,因此增长人口应该是接近两千四百万。

五年增长王朝十分之一的人口,这样的人口增长离不开大明的医疗和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

不管每个时代,生育困难的原因都是环境问题。

在大明这种半工业半农业的环境下,土地就是生产资料,而新生儿一旦降生,朝廷就会分三亩耕地作为贺礼。

三亩耕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就是巨额财富,在拖拉机下乡的背景下,种三亩地并不花费太多力气,最少相比以前那种人扛犁地的情况来说是这样。

养活一个婴儿,一亩地足够了,因此官府分的三亩地,等同是给一个家庭添加两亩地的收入。

这还只是开始,等孩子入了户籍本后,他也就是生产队中的一员了。

生产队每年开垦出来的土地,也都有孩子的一份。

正常来说,哪怕是每年只分两分地,那到十五岁也有三亩地了。

这三亩地加上官府贺礼的三亩地,合计六亩地。

这些地最少在孩子上完中学前都归其父亲管理,到了中学后,如果还想继续深读大学,其父亲还能再拥有五年的土地使用权。

而且,让孩子上大学,是能最大利益化的一个流程。

只要上了大学,住宿和吃饭问题就都由学校解决,家庭只需要支出书本费和学习中需要的笔墨纸张费用就足够。

大明的教育成本是极低的,朝廷每年都得拿出25%的财政来用于教育,这是教育之所以便宜的原因。

至于这笔银子从哪里来,那自然是通过海外贸易和海外矿产、以及庞大的农业税了。

因此,种种原因下,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