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多粮食吗?”
“需要!”夏允彝不假思索的点头:
“以国朝获得的消息来看,三国国民已经达到了七十万,另外他们还有三百万昆仑奴。”
“三国的土地虽受雨林影响,但最少能补给一半的口粮。”
“我们这次送过去的五百万石谷物,基本是其未来两年的后备口粮。”
“这笔贸易很是重要,能换回三百万两的外贸收入,向国朝购置三万台拖拉机。”
“另外出售给弗朗擦和暗厄利亚的粮食,也能换回三百七十万两,购置三万七千台拖拉机。”
“这两笔收入,加上我齐国开矿的盈余,差不多能购置九万余台拖拉机。”
“如果可以,我甚至希望向大明银行贷款,购置十万台拖拉机。”
夏允彝十分无奈,大明的工业产能飙升速度太快了,理论上齐国可以购买大明三分之一的工业产品,但实际上齐国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
因此,十万台的名额根本用不完。
夏允彝说到这里,齐国翰林院的院长,毕懋康的长子毕宗器也拱手作揖道:
“夏长史,下官以为,我齐国应该自主研发殿下的课题,如果我们能将内燃机的问题解决,采取石油和乙醇来驱动内燃机,同时将热效率提高到30%,那我国的一台拖拉机,能比得上国朝的两到三台。”
“一户农民只需要一台内燃机式拖拉机,就能轻松在一个月的春耕季节耕种五六百亩耕地。”
“除此之外,只要军备科技能跟上,那十万军队足以横扫他国百万雄师。”
毕宗器将科技的事情首次放到了桌面上,而对此,夏允彝也是点头道:
“翰林院的事情,殿下已经交代过,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
“因此,今岁国朝对翰林院的投入是一百五十万两。”
夏允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