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手里拿着近一个月朱慈燃所批阅奏疏的汇总文册,一边看一边开口说出,询问朱由检这样做是否合理。
“眼下国债已经卖出四千万两,不过其中有一千六百多万两是诸藩购买,八百多万两是官员们购买。”
“由此看得出,百姓手里也没什么银子,或者即便有,也不信任朝廷的国债。”
“此外,国朝发行纸币已有八千七百万两,流通诸藩的有五千余万,国内仅有三千余万,而且纸币主要也是在齐国流通比较多。”
朱由校说到这里,有些担心的看了一眼自家弟弟:
“弟弟,发行那么多纸币国债,若是有朝一日这纸币……”
“不会的。”朱由检笃定的摇摇头:
“国朝的纸币是根据金库内黄金数量来发行的,只要不超过黄金数量,纸币就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眼下金库的黄金总数有一千二百万两之多,可发行纸币一亿两千余万两。”
“另外每年各省矿课司衙门也上交近百万两黄金,这也代表每年了发行一千万两纸币。”
“不过就算如此,哥哥还是得把握好,不要一口气发行太多纸币。”
朱由检怕自家哥哥印钱印舒服了,日后没钱就想着印钱,因此给他提了一个醒。
对此,朱由校点了点头,与朱由检细说起了经济的问题。
其实对于大明这种大一统王朝,完全可以用国家信誉来印钞,完全不需要使用金本位和银本位。
但这样的制度,一旦遇到不懂经济的君主,其结果就是宝钞第二。
绕是朱元璋这样的人,也抵不过印钞那么痛快的事情,何况后世子孙。
因此金本位算是朱由检告诉以后历代皇帝的一个底线,一个不会导致纸币崩溃的底线。
金本位的优势就在于货币不会被超发,因为一国的黄金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