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朱由检也结束了午觉,从自己的车厢走了过来。
见到他,朱由校才连忙询问道:“弟弟,这交趾一年三熟,为何当地百姓不种作物?”
“呵呵……”听到自家哥哥的话,朱由检笑道:“自然是为了高产。”
说着,朱由检解释道:“一年三熟不一定亩产高,不然琼州府恐怕已经是国朝粮仓了。”
“况且国朝百姓追求口感,即便可以一年三熟,百姓也只会种两熟,或者一熟的品种。”
“眼下交趾之地主要种植江南稻,江南稻在江南一年两熟,到交趾是一年三熟。”
“不过虽然是一年三熟,但单季亩产却不是很高。”
“江南稻在江南的单季亩产一石二斗,在交趾却只有九斗半。”
“一年种植下来,江南普通田地能产出二石四斗,交趾能产出二石九斗。”
“看上去产量是交趾高,但仅仅多出五斗粮食,口感却差了不止一点。”
“因此在交趾,便是普通百姓都不会吃一年三熟的江南稻。”
“长此以往,许多农民也就延缓收割时间,尽量让水稻长得颗粒饱满再行收割。”
“这样做之后,虽然只是两熟,年亩产却有二石五斗,口感也大大提升。”
“不仅如此,只种两季水稻,农民也能多休息两个月,因此即便此地可以一年三熟,但百姓还是只愿意种两季水稻。”
朱由检如此解释的时候,火车经过的村庄田地也多了起来,期间还可以看到许多用拖拉机开垦田地的农民。
“眼下交趾田亩有多少了?”
望着远去的农民身影,朱由校询问了一嘴陆文昭。
“回万岁,应该是五千二百万亩左右……”
“这么多?”听到陆文昭的话,朱由检有些感慨。
要知道,交趾只有百姓七九百来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