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奴仆或佃农,将之前的主人捆绑起来,对之前主人施加的刑罚,他们都要加倍奉还,导致南方的士绅们惶恐不安。
当清军开始南下时,为了保命的大部分士绅开始主动投靠清军,捐银捐粮来表忠心。
清廷为了安稳江南局势,追击大明残余势力,因此开始陆续剿灭各地的奴变和佃变。
在当时江南地区的奴变队伍中以“削鼻班”和“乌龙会”最为势大,尤其是兴起于金坛、溧阳地区的“削鼻班”最为突出。
这些人打出“我辈何必长为奴乎?”的口号,希望能够摆脱永世为奴的命运。
他们自称“削鼻班”,而所谓削鼻,并不是说他们要通过削去别人的鼻子来进行报复,而是因为明末江南为了避讳通常以鼻指代家奴。
因此起义家奴们所谓削鼻,是要削掉他们奴仆的身份和世籍。
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他们以削鼻为名,力图摆脱贱籍,最终却被入关的清军击败,而清军对他们的惩罚确实真的削掉了他们的鼻子。
清军抓捕了其中几个为首之人,史载‘截其鼻,悬之市衢,曰:班名削鼻,鼻削示众,遂斩之。’
最终,这场历经几十年的江南奴变在康熙继位后被平定,但它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了雍正继位都还依旧存在。
从这一事件里,朱由检能把握住的就是奴仆的力量,以及奴仆和地主的阶级矛盾。
奴仆们并不惧怕地主,他们惧怕的是朝廷,因为朝廷承认主仆关系。
可如果朝廷不承认这关系了,那会是怎样的后果?
“我欲废除《大明律》之中关于主仆的律法,自明日起,大明不再有奴仆!”
朱由检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他这话一说出来,十分了解奴仆和地主士绅矛盾的洪承畴就知道,江南的士绅这次是死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