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部、礼部的事情由朱由校处理。
至于剩下的五军都督府和户部则是由朱由检处理。
军权和财政大权都由朱由检处理,这种事情放在别代,朱由检恐怕难逃一个权臣的名头,但在天启朝却并不显突兀。
五军都督府和户部的事情最重、最多,朱由校父子很多事情拿不定主意,还是得询问朱由检。
与其等着他们询问,倒不如朱由检自觉包干这两个衙门的事情。
这些衙门五百多份奏疏,其中最少有两百份出自户部和五军都督府,剩下三百多份则是其它衙门。
如果真的要细分,那在没有大事的情况下,朱由检一个人承包二百多份奏疏,朱慈燃一个人承包二百多份,朱由校承包一百多份。
如果天灾人祸不断,那或许会像天启七、八年的时候一样,奏疏数量达到七百多份,但即便那样,三人承受的也不算多。
朱由检自己有着把握,对于他来说,二百多份奏疏,顶多也就耗费他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罢了。
相比他以前动辄六七个时辰的政务时间,这已经工作量已经很少了。
对于朱由校来说,在经历了大半年每天处理五百多份奏疏的日子后,眼下只需要他处理一百多份奏疏,其中大半还是他感兴趣的工部,他顶多两个时辰解决所有奏疏。
倒是对于最后的朱慈燃,似乎他的工作量从五百多份降低到了二百多份,他应该高兴才对。
可问题在于,在今年六月以前,这些东西根本就和他毫无关系!
二百多份奏疏,他得处理四个时辰才能行。
另外,他爹还能去南京处理,他叔父还能在齐王府处理,而他……
一时间,朱慈燃觉得十分憋屈,但由于自己是小辈,他也只能默默忍受。
“这倒不是什么大事!我身为人父,为燃儿分担是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