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能统兵超过一万的将领屈指可数。”
陆文昭将一个大概的印度厮当告诉了朱由检他们,朱由检闻言则是没有放在心上。
二十四万兵力虽然多,但其中只有十七万属于诸藩。
哪怕他们能在明军撤离后,继续募兵至二十四万,对于大明来说也算不得什么威胁,只需要选偏将一位,带兵三万就能横扫印度厮当,包括北部的莫卧儿。
这还只是军事上,从政治上来说,出身大明的官员注定了会在诸国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当官学学子开始参加恩科之后。
试想一下,每年数百万接受过小学、中学教育的学子去竞争那只有五六万名额的官职,可以说每个人都是百里挑一。
对于在印度厮当时“小族凌大族”的藩王们来说,又有能力,还是同族的学子们可以说是他们极力要拉拢的对象。
这群接受了大明教育的人去了诸国,自然也会巩固大明的宗藩体系。
军事和政治都如此,经济就更不用多说。
眼下诸国的财政收入,有超过三分之一是来自粮食出口,而粮食出口里,大明又占据了十分之九的贸易额。
如果诸国反水,大明只需要中断一年贸易,就能让藩国对内欠饷一年。
诸藩之中,唯一有实力独立于大明之外的,便是朱由检的齐藩。
可问题在于,相比齐藩的疆域,疆域上的人口增长速度会很慢,齐藩根本没有什么对外征战的需求。
就拿土地来说,齐藩理论上的就藩地是整个美洲,而美洲面积是四千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几乎能追平亚洲。
拿眼下的生产力来说,亚洲土地上的人口在现有生产力下,数量大概是两亿五千万到三亿人。
如果把不适合人类生存的青藏高原、沙漠、戈壁滩除去,那亚洲的可用面积也不比齐国大多少。
眼下的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