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基本维持在了朱由检分军屯田那一年的收入,但物价比起当年可是上涨了四五成。
唯一能得到控制的只有米价,但以大明眼下的工业体量也很难控制下来。
如果蒸汽轮船、拖拉机的数量能翻十几倍,那倒是有可能让大明北方恢复到天启四年的米价。
现在大明的尴尬之处在于运力不足和开垦速度不够快,以至于东北耕地开发过慢,旧港、麓川、交趾三省多余的粮食运不出。
交趾三省米价基本都在每石三百文左右,并且米价还在随着当地劳改工不断开垦新的田地而渐渐降低。
长此以往下去,即便三省米价降到每石二百文,朱由检都不觉得奇怪。
提高运力这种事情不是朱由检脑袋一拍就能提高的,大明可没有那么多熟练的技工给他用。
因此面对物价的飙升,朱由检除了干着急外,没有别的解决办法。
“今年第二批工业区完成后,立马开启第三批工业区和第四批工业区的投建。”
朱由检对着王承恩下令,同时也对李长庚说道:“金融司调一千二百万两银子给军备院建设第四批工业区。”
“下官领命……”李长庚应了下来,而朱由检则是在推算第四批工业区什么时候能全部投产。
大明的工业区建设以三年为单位,往往一个工业区全部投产后,第二个工业区会紧跟而上。
在银子的勐砸,和官学学子成为工人的背景下,下一个工业区往往是上一个工业区三倍的产值和产量。
例如眼下,随着第二批工业区在年底全部投产,大明的六年工业产能是每年两千四百台大型高压蒸汽机,七千二百台工业蒸汽机和两万四千台农用拖拉机。
大型高压蒸汽机基本都是作用于轮船、火车,工业蒸汽机则是投入各类工厂,至于拖拉机则不用多说。
除去每年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