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军若是不乱,这火牛阵不过是为大军平添肉食罢了。”
孙传庭说出了他冷静的原因,那就是明军的阵脚根本不会因为火牛阵的冲锋而变乱,因此火牛阵根本冲不过明军的军阵。
战国时期,田单摆下火牛阵,大破燕军,齐国因此复国,这一传奇故事被记录在《左传》中,于是便有不少读过书的统兵将领彷效。
一些评书人也将《杨家将》中杨六郎用火牛阵大破辽兵的事迹吹嘘的神乎其神,结果就有一群将领开始使用火牛阵。
安史之乱时,自称“知兵”的唐朝宰相房琯在长安反击叛军时,就曾使过火牛阵,结果叛军一个没伤着,自己的阵营反倒被冲得七零八落。
南宋时期的绿林响马邵青,遭到官兵围剿时,也用上了火牛阵,结果弄巧成拙,失控的牛群大部分冲向了自己人,官兵不费吹灰之力就剿灭了邵青。
不止是古代军队,哪怕到了近代,二战时期还有人在使用火牛阵,结果牛群调头把己方冲的七七八八。
孙传庭的话言简意赅,同时也打了不少死读书将领的脸。
火牛阵的作用,主要是扰乱敌军,使其惊慌,为大部队冲锋创造战机,幻想单靠一群牛去克敌制胜,不仅是不现实的,而且是荒唐的。
况且,战国时期的弓弩射程和威力对于牛群来说伤害不算大,牛群吃痛下自然可以顶着箭雨向前冲。
可问题在于,眼下已经是火器时代,披着皮甲的牦牛也扛不住明军的后膛枪子弹和火炮。
更别提火牛阵只对凝聚力不强的军队管用,毕竟凝聚力不强,见到牛群冲撞便作鸟兽散了,而正规军不会如此,牛群只要冲不乱阵脚,遭遇砍杀,它们就会吃痛往回跑。
因此对于孙传庭来说,如果彭措南嘉没有做好后手的准备,那恐怕这一战也就这样的。
“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