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官有小官的贪法。
尽管只是次九品的村官,但这两个村官每年依旧能以此贪墨七八石米麦,算成银子也有三四两银子了。
就这样,二人也算是远近闻名的“善官”了,因为大部分村官都会选择用大一些的斗来故意贪墨百姓的粮食。
这么弄,那群村官倒是没贪污朝廷的田赋,但却多压榨了百姓的粮食。
相比较他们,二人不过是从朝廷手里小偷小拿,倒是一点没压榨百姓。
因此他们二人的谷场也没有什么百姓叫嚣闹事,因为谁都知道,把这两个村官弄走了,换来的只会是和其他村一样的贪心村官。
不过百姓也不记仇,哪怕村官贪了他们的粮食,他们也只敢闲暇时骂一骂,忙的时候便忘了。
也许正是因为他们这样软弱,村官们才敢于得寸进尺。
“好了!”
随着一嗓子喊完,大河村最后一户百姓也交了田赋,而那村官敲了敲算盘,故意大声喊道:
“大河村,今岁计一百零二户,七百三十五口,三千一百零七亩三分田,共交粮七百五十石。”
村官喊到这里便故意停下了,至于账本后面的火耗“七石五斗七斤”则是没有念出来。
火耗这玩意,一般是在路上才产生的,而眼下粮食收上来便有了火耗,谁都知道他们肯定贪污了。
实际上这七百多石的田赋粮运往镇上,顶多也就火耗在那一两辆马车马匹的草料上。
】
村官无事,一人看皇店,一人闲暇无事去山上割草料,每日多割一些,基本马匹的草料也就满足了。
不过他们不会向上边汇报,而是借口租借马车、购买草料的损耗。
至于那马车,实际上也是免费从百姓家中征集的,一斤米麦都没花。
尽管如此会让上边的人觉得百来里路,火耗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