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太原,宋应星几人也被找到,目前在北上的路上,应该抵达徐州了。”
“另外您要找的徐霞客也找到了……”
“至于毕侍郎、恐怕已经抵达燕山的军备研究院了。”
“到了吗?”朱由检闻言眯了眯眼,嘴角带上了一抹笑意:
“那他现在应该看到我留下的那些图纸和学说了……”
想着、朱由检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前往军备院看看,但他也知道,自己还有几件事情没有做完,因此看向了陆文昭道:
“徐霞客既然找到了,那就询问一下他的意见,如果可以,让他在松江府等待,这次我大明下西洋,需要一个人记载经过和结果。”
“等他回大明之后,登入礼部和工部,担任个主事吧,我大明天南地北还有许许多多风景和人文等着他记录。”
徐霞客,在后世人看来的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今年的他已经三十八岁了。
朱由检找他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需要借助他在江南一带的名气,将海外的见闻给带入大明,让大明的士大夫和百姓知道现在的世界是一个什么变化。
在他看来,徐霞客这么一个不安分的人,恐怕根本无法拒绝下西洋这样的好差事。
至于他回国后,朱由检也不会把他抛弃,而是要继续扩大他的名气。
等到时机成熟,报纸这种大白话的产物就会出现,而徐霞客的文章将会在市面上禁止,专门登记在报纸上。
不仅如此,徐霞客的一些地理见识,恐怕吊打工部的一群文官。
这群连大明水文都搞不明白的家伙,也需要被人教育教育了。
连水文都搞不懂,后面怎么整治黄河?
“对了……”一想起黄河,朱由检便开口道:
“之前哥哥不是调走了工部尚书王舜鼎,把他调去治理黄河了吗?治理的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