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愣了片刻,立即说道:“臣妾一定谨遵皇上教诲。”
当天晚上,咸丰就驾崩了。
听说咸丰死去,肃顺大哭,其悲痛之真切,不可能是作秀,一个奴才对主子的忠心表露无疑。
消息传到北京后,最郁闷的是恭亲王奕䜣,自己做了那么多事,连个顾命大臣都沾不上。他明白皇兄就是到死都还在猜忌自己,奕䜣当然不甘心就这么出局,在权力场中,有时候出局意味着危险。
咸丰虽然西去,但把一切事情都安排好了,政务交给顾命大臣。他也考虑到顾命大臣可能擅权,操纵朝政,所以又给了皇后一个“御赏”印章,给慈禧一个“同道堂”印章,这个印章虽然名义上是载淳,但其实还是由他的母亲慈禧保管。顾命大臣所拟的圣旨,只有在上面盖有“御赏”印章,末尾盖有“同道堂”印章才能生效。
这样三方制掣,能够确保权力平衡,至少咸丰是这样盘算的。咸丰如此设计,是希望通过牵制作用,等载淳长大时,皇权能够顺利过渡到他手中。设计不能说不精致,但他错误估计了中国人的本性,错误估计了权力的本质。在中国传统政治里,权力制衡是非常罕见的东西,权力最终还是会汇聚到一人的手里。
根据中国的权力逻辑,这三方中最终有两方会出局,最终心狠手辣的人掌控局面,成为新一轮的独裁者。这个人不可能是皇后,要么是肃顺,要么是慈禧。
事实上,咸丰去世没多久,肃顺等人就向慈禧开战了。顾命大臣拟了一道圣旨,尊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第二天才尊慈禧为圣母皇太后。也就是说两宫并尊,但从时间的先后顺序来看,显然是更尊钮祜禄氏。慈禧当然会记恨。
两宫智除肃顺
1861年8月24日,肃顺带着顾命大臣们进入东西宫,和两位太后讨论公文处理的程序。肃顺说,奏折由八位大臣看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