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精深,做事认真仔细。他始终秉承着这样的宗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在官场上,曹振镛是个出了名的好好先生,有一次道光给翰林院出了一道题,谁也看不懂,更不知如何作答,道光大骂翰林院不学无术。接着,道光便问曹振镛:“老爱卿懂吗?”曹振镛认真看了看,说道:“不懂。”其实,曹振镛是故意装不懂,不愿得罪翰林院。
还有一次,早朝结束后,道光把曹振镛留下来,曹振镛以为有什么大事,没想到道光问他鸡蛋多少钱一个。曹振镛是何等精明的人,立刻明白了道光一定是对御膳房起了疑心,想知道御膳房有没有揩油。曹振镛便捂着肚子说:“不知道,老臣这几天胃口不好,从不吃鸡蛋。”堂堂宰相,曹振镛连御膳房的人都不得罪,由此可见此人为官之圆滑。
尽管如此,曹振镛这个人还是相当符合道光的胃口的,道光需要的就是这样一个跟自己一样平庸谨慎的人,这对于道光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默契。
在一代宰相曹振镛的躬行下,官场中“多磕头少说话”的作风愈演愈烈。此后,曹振镛掌管军机处长达十五年,奠定了道光朝的政治风格和做官艺术。所以有人评价说,道光朝的吏治腐败曹振镛是罪魁祸首,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但很不公平。如果没有道光的欣赏,曹振镛能成为领导百官的首席军机大臣吗?归根结底还是道光的责任,作为皇帝,用谁不用谁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
曹振镛一生做官五十多年,没有留下什么值得一提的政绩。唯一给后人留下的理论成果是“多磕头少说话”这六个字,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明哲保身,谁也不要得罪。
曹振镛也是一个很细心很有头脑的人,不过他的聪明更多的还是一种小聪明。道光刚当皇帝的时候,对政务感到焦头烂额,每天的奏折多得批不完。他心烦意乱,真不知道当年雍正是怎么批下来的。
宰相的作用就是为皇帝分忧的,这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