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对皇后的感情非常深,曾经写诗怀念:“月掩椒宫叹别离,伤怀始觉夜虫悲。”
也许正因为这份深情,皇后留下的儿子才享受到了清朝三百年来没有一个皇子享受的待遇,他生下来不到两年就被立为太子。这个太子就是胤礽。
胤礽并不是康熙最大的儿子,但却是嫡长子,他的地位在康熙所有的子女中是最尊贵的。康熙之所以给他这么好的待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亡妻的怀念。胤礽两岁的时候,康熙推翻祖制,立他为太子。
康熙对这个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有一天能成才,继承大统。所以,亲自担任他的教育重任。尽管康熙日理万机,还是抽出时间亲自教太子四书五经,每天临朝前,都要督促太子背诵昨天学习的内容。如此耳提面命,寄予了深厚的父爱。
太子六岁时,康熙为他请了著名的大学士授课。太子的表现也非常不错,继承了父母基因,各门课程都非常优异,文武皆备。而且太子长得仪表堂堂,有君王之相,康熙非常喜悦,特地为他建造了一座园林,以便随时能够见到太子。
康熙经常亲自检查太子的功课,一次,他问太子的老师汤斌:“太子的书读得怎么样?”
汤斌回答:“太子聪明睿智,学问精深,实在是江山社稷的福分。”
老师们虽然有拍马屁的嫌疑,但由此也能看出太子确实不是庸碌之辈。到了夏天时,太子坐在那儿学习,既不让人挥扇,也不脱衣服,端坐着看书,而且没有厌烦的样子。由于刻苦用功,太子的满汉文水平都相当高。以至于大臣们都说:“我们虽然也学过满文,但不能精通,看到皇太子的满文书法,臣等真是望尘莫及。”
汤斌甚至对皇太子说:“皇上对太子要求过于严格了,这么炎热的天气,功课又这么重,恐怕太子吃不消啊!”
康熙说:“太子每天苦读,寒暑未断,从来没有抱怨过,如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