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清风云3·康熙大帝 > 第七章 康熙的治国之道

第七章 康熙的治国之道(1 / 10)

始终把民生放在第一位,这是康熙治国的最大特点。他治国并没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将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真真切切地关心人民的利益,仅此而已。

重视民生,反对拆迁,鼓励垦荒

我们知道,康熙并不是开国之君,但是他却做了很多开国皇帝必须做的事情,所以历史对他的评价很高,既是守成之君,又是开疆拓土的大帝。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这个算法是依照清军入主中原来算的,在康熙前面有四个对清朝起着重大作用的领袖,分别是的他的曾祖父努尔哈赤、祖父皇太极、叔祖父多尔衮和父亲顺治。

顺治在位十八年,清朝并没有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民族矛盾依然十分尖锐。康熙登基以后,仍然面临着许多棘手的问题,譬如战火不绝、割据政权独霸一方、经济萧条、财政匮乏等等。

清军入主中原后,在京畿大肆圈地,霸占了以前汉人的土地,由此引起许多强烈的反抗。清军对汉族地主和农民的反抗采取了极端的军事措施,烧杀抢掠,手段非常残忍。这段时期是多尔衮执政,随后多尔衮又推行了“逃人法”,这项法令在皇太极时基本废去,多尔衮重新启用,对汉民族采取了高压政策。

清初的暴政对国计民生带来了重大的危害,顺治亲政后,进行了一些改革,废除了多尔衮的许多弊政,为后来的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础。

康熙始终将民生放在执政的首要地位,只有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社会才可能和谐,政权才能稳固。当然,康熙并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他用实际行动解决了民生问题。

康熙实施了以下措施:

一、将荒熟土地分给臣民。康熙八年(1669年),将十七万顷的明朝藩王荒熟土地交给百姓,让他们开垦种植。所谓荒熟土地,既有荒地,也有直接可以种植的熟地。十二年(1673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