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下进行的,还是康熙“自作主张”的。
要解开这个谜并不容易,只能根据史料发现蛛丝马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里收有一份《康熙帝钦定鳌拜等十二条罪状谕》,里面的日期是“康熙八年五月十二日”,但是《清圣祖实录》里面记载康熙捉拿鳌拜的时间为“康熙八年五月戊申”,也就是五月十六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康熙捉拿鳌拜的时间比史书记载提前了五天,史书记载的这天实际上并不是擒拿鳌拜的时间,而是向王公大臣宣布鳌拜罪状的时间。
中间这五天,康熙在干啥呢?为什么他没有立即向朝臣宣布鳌拜的罪状?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这个问题直接牵涉到康熙和孝庄的关系。
这五天的时间里,康熙就像一个做了错事的孩子,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为啥?因为捉拿鳌拜这事完全是他自己的主张,所以现在他正在等慈宁宫那边的态度。
康熙为啥事先不请示孝庄?因为他认为孝庄不会支持自己,一个是怕自己把事情办砸,另外以孝庄的性格也不会同意做这么出格的事情。四个辅政大臣是孝庄亲自选定的,康熙亲政后,孝庄又挽留辅政大臣。康熙曾经就亲政的事情亲自询问过孝庄,孝庄以一个长者的眼光说道:“钱粮、刑罚这些事,事关重大,你又不太了解,如果出错了,恐怕后果不堪设想。”
毫无疑问,四大辅臣把事情搞得也挺乱的,尤其是鳌拜,但是孝庄一直坚持维稳逻辑,不想把问题进一步弄复杂。
一般人认为孝庄对康熙非常信任,康熙也对孝庄很信任。事实上,真是这样吗?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孝庄对于这个孙子能否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是心存怀疑的,这种怀疑非常正常,搁谁谁都怀疑,一个少年能够管理一个庞大的帝国吗?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么多昏君暴君就知道了,那些人大多是成年人,结果把国家治理得一塌糊涂,而康熙还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