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哈,并交给王公大臣审议,王公大臣们都畏惧鳌拜和遏必隆的权势,全都叩请朕杀掉苏克萨哈,朕一时精神恍惚,但朕不忍心凌迟处死苏克萨哈,所以降旨绞死……现在想来,后悔莫及。”
这事让人深思,苏克萨哈是不是完全死于鳌拜之手?显然不是,康熙显然对苏克萨哈也没有什么好感,鳌拜除掉苏克萨哈,康熙就可以名正言顺地除掉鳌拜。从整个流程来说,里面浸透着一个帝王高超的政治智慧。
整死苏克萨哈后,鳌拜更加跋扈。四个辅臣死掉了两个,只剩下遏必隆和鳌拜,本来遏必隆在鳌拜之前,上朝的时候遏必隆向来是在鳌拜的右边。今非昔比了,遏必隆是个聪明人,他觉得再这样下去,搞不好下一个被整的是自己。
一天上朝时,遏必隆故意后退几步,卑躬屈膝地对鳌拜说:“我怎么好上座,大人先请吧!”鳌拜听了,哈哈大笑,也不谦虚,昂首阔步走进大殿。从此以后,鳌拜面前尽是溜须拍马之人,这也让他的覆灭成为一桩无法避免的事情。没有人提醒他:其实,鳌拜你很危险,树大招风,康熙随时会对你出手。
马屁精们将鳌拜吹捧为“圣人”,康熙迫于压力,给鳌拜的爵位也一再提升。康熙六年,授鳌拜一等公,第二年,加鳌拜太师头衔。
一时之间,鳌拜成了朝中炙手可热的人物。此时的他,春风得意,翻云覆雨,谁也不敢不给他面子。很多人依附鳌拜,其中包括兵部尚书噶褚哈和吏部尚书阿思哈。没过多久,鳌拜的党羽就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各个部门的实权。这样一来,朝廷里的很多文武官员都是鳌拜一手提拔起来的,许多重要事情,鳌拜等人先是在家里私下商议。
鳌拜根据个人喜恶任用官员,把自己的亲戚朋友塞到各个部门里。对于那些不服自己的人,鳌拜不是撤职就是赶尽杀绝。譬如蒙古都统俄呐、拉哈达和宜理布等人仅仅是在议政时不肯附和鳌拜就被撤职。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