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参与者,是英、唐、法、意、日五大国,这其中各国态度不同。
法、日两国最积极,法国在今年8月于巴尔干地区已经组织军队入侵沙俄,展示了极为强硬的态度。
扶桑在1918年4月5日,英、日两国军队在海参崴登陆,入侵沙俄。
这其中,扶桑一出手就拿出了1.2万兵力,随后增长到三个陆军师团4.4万余人,并且计划进一步增强兵力,加大武装干涉的力度。
英国的态度犹豫不决,沙俄赖帐之举,英国人当然也大为光火,因为他们也是最大受害者之一。
乔治首相是头疼于战后英国的经济百废待兴,拿不出过多的资金发动新一场干涉战争,而且国内民众极为厌战,所以划水的成分居多。
陆军部长丘吉尔虽然是强硬的好战派,但并非内阁首相,在内阁中也受到很大的制擎,难以影响到伦敦最终政策。
英国现任财政大臣张伯伦强烈反对武装干涉沙俄,认为伦敦的财政已经不能够支持这样一场战争,需要足够的时间休养生息。
他说道;“我们的小伙子已经牺牲足够多了,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回家与家人团圆,享受难得的和平安宁。”
这样的言论,在内阁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
大唐帝国的态度暧昧,看起来一副积极性不高的样子,至今还没有向远东派遣兵力,也没有利用手中的筹码做文章。
而意大利完全是墙头草,如果英法唐等国都大举出兵,那么意大利自然当仁不让,顺手捞一把。
反之则旁观划水,这一点他们最擅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