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新疆的一系列战争中,大大壮了朝廷的声威,大大涨了国人的士气。
因而1881年得以加官进爵入军机处,一时间圣眷优渥,主张塞防一方的大臣们声势高涨。
而这引起了李鸿章的深深不满,准备出手收拾同朝为官的最大政敌。
明面上同为朝廷柱石之臣,李鸿章一时半间难以撼动军功卓著的左宗棠,于是便想了歪点子,先拿左宗棠的钱袋子胡雪岩开刀。
具体的就有李鸿章的门生盛宣怀操盘,寻找机会伺机下手。
机会很快就来了
1882年,,胡雪岩在沪开办缫丝厂,耗资2000万两白银,想要把蚕丝的价格打下来。
这事儿引起了洋商们的强烈抵抗,于是历史上第一场中外商战就这么爆发了。洋商们联合起来,抵制胡雪岩压低价格,想要垄断市场的行为。
原本胡雪岩胜券在握,因为他早就花大把的钞票,将国内的八万担新丝全都收入囊中。掌握了大部分货源,就拥有了议价的话语权。
这一举动,意在打破了洋商们垄断生丝议价权十几年的局面。
无奈之下
洋商们争着抢着要来买生丝,见胡雪岩不松口,有的洋商提出愿意用市价,外加1200万两白银买下他的生丝。
可胡雪岩就是不松口,他要的显然不是这些,而是以后华商和洋商谈判的主动权,避免华商与生丝户始终被洋商压榨盘剥,掌握生丝议价的主动权。
胡雪岩和洋商僵持的时候,李鸿章派盛宣怀出场了。
盛宣怀在暗地里找到洋商,告诉他们:
可以让洋商们吃到生丝,唯一的条件是“不许购买胡雪岩的生丝”。
于是官僚资本和洋商勾结在一起,从各地调集生丝缓解了洋商燃眉之急,令胡雪岩庞大的生丝库存难以消化,反而积压了大量白银资金,双方就这么僵持了下来。
紧接着,盛宣怀通过一里一外两招,将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