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普法战争影响,交易价格高于往年的五成半,起到了非常好的稳定市场作用。
但由于普法战争形势的急转直下,储备粮在抛售了两批之后暂停了。这是因为来自欧洲的采购商担心战争很快结束,所以持币观望情绪浓烈起来。
考虑到这种负面因素,预计政府的腾仓计划不会一帆风顺。
大唐帝国战备储备粮库是积累了20多年的底蕴,储备数量巨大。
尤其是一些早期没有建立定期轮换制度的粮库,粮食储备了七八年甚至十多年,出库的陈粮霉变情况较为严重。
粮库中储备的小麦是主要物资,只有小麦没有面粉。
这是因为晒干的小麦适合于长期存储,一旦磨成面粉则不耐储存,必须要尽快食用。
时间一长,面粉就会板结变质,只能用来养猪了。
这次出库的陈年小麦也是问题多多,运输到面粉厂人家也不愿意加工,嫌麻烦而且影响口碑。
这是因为存放时间过久的小麦,麦粒会变得疏松粉化,脱皮程序就很麻烦,出粉率低,耗费大,加工出来的面粉质量也不能保证,口感比新鲜面粉要差上很多。
原本1.25~1.3磅小麦可以出一磅面粉,陈年小麦低至1.4磅小麦可以出一磅面粉,而且面粉发黄质量差。
原本希望借助欧洲普法战争的粮食恐慌,实现战略储备库的“腾仓计划”,现在看来好事多磨啊!
议了一阵
皇帝李察端坐在上首虽然脸上没什么表情,但内心颇感欣慰;
在座的这些重臣们都拥有不错的国际视野,能够站在更高的战略层次考虑问题,而不是只盯着眼面前的一亩三分地,这在当今信息较为闭塞的时代,尤其难能可贵啊!
放眼全世界
也只有英法荷这些老牌殖民强国能够培养出拥有全球视野的政治家,如今大唐帝国也补上了这一课,当然值得高兴了。
李察轻咳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