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也是很不容易的。
现在能确定的是叠加立场边缘,只是和强湮灭力有关,并不是强湮灭力场。
那种效果可以理解为强湮灭力的能量边缘效应,也可以理解为强湮灭力场的拓扑表现。
区别有两点。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非持续性,或者称作是‘间歇性’,叠加边缘的效果并不是一直持续的,即便叠加力场一直维持存在状态,效果也是‘出现、消失、再出现、再消失’,体现出了一种间歇波动性质。
总之,效果并不稳定。
王浩也不清楚具体的原因,但他能肯定效果确实具有间歇性。
另外,就是叠加力场边缘,有效果的部分太过于薄弱。
实验组下一步研究计划就是,制造更强的叠加力场,希望得到更多的数据。
虽然下一步研究还没有开始,但王浩已经有了预感,觉得研究不会有太大收获,最多就只是叠加力场边缘,会让通过的物质表现出更强的磁场特性。
仅此而已。
“想要有新的发现,只是增加叠加力场的强度肯定不行,必须要有新的设计……”
“但是,要找到方向就必须有足够多的数据支持。”
这里是‘数据’指的就是不同叠加力场强度,给材料带来的磁性强度数值。
材料,不是一种材料。
叠加力场,也需要分强度去进行实验。
两者加在一起,就需要很多的实验,考虑到制造不同强度反重力场,调整设备再实验,都会消耗不菲的经费,再加上制造叠加力场的需求,想要得到大量相关数据,可以称作是系统性的大工程。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就只是一个团队而已,研究人员加在一起也只有几十人。
国内还有另外两个反重力团队,就是科学院物理所的团队,以及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