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人也认真看过来。
王浩解释道,“smes储电实验设备运行稳定,我们后续的工作就是测试。而针对smes电池,研究也只是刚刚开始。”
他说着也看向其他人,认真道,“任何研究最开始,都是进行设计论证,我们需要论证各个方面的技术。”
“事实上,在你们来之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其中最大的难点有两个,一个就是smes储电系统太过于复杂,以此来设计可供航空航天使用的smes电池,好多部分要重新设计,尤其是检测方面。”
“这其中牵扯的因素,不用多说你们应该也清楚。”
所有人都跟着点头。
其中牵扯的因素可不止是设计,还包括一些‘暂时不可控’、最好是绕过的内容。
以smes储电技术为基础来制造smes电池,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把smes储电装置缩小,而缩小就牵扯到很多因素。
其中一些不可控的因素,最直接的就是检测设备。
smes储电实验装置中,检测设备都是直接运送过来的,有最大型的检测设备,甚至超过了一米高,占据的体积就达到零点五立方米。
如此大型的检测设备,当然不能放入smes电池设计中。
问题就在这里。
如果不放入大型检测设备,如何实现电池各个部分的精准监测呢?
王浩继续说起第二个问题,“第二就是制冷系统的重新定义。相信大家都明白。”
制冷系统当然是个问题。
他们采用的是常规液氮制冷,而液氮制冷需要大量的压缩氮气,就会占据很大的体积,总归制冷系统肯定不能在smes电池的内部。
“第三,储能线圈。我们也需要重新进行设计……”
储能线圈是smes中最重要的部分,他们所制造出的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