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发现的呢?是研究团队在超低温状态下,进行各种材料的实验得来的,我的理解应该没有错误吧?”
会场的人都跟着点点头。
大部分全新的超导材料,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发现的。
“所以。”王浩道,“现阶段,可以说,超导领域理论还在追赶着应用,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赶上,更不要说超越了。”
“研究超导的凝态物理特性,不能说是错的,却是很难看到尽头,牵扯到量子物理,就像是研究粒子标准模型,这个方向很吸引人,但集合所有的物理学家,都说不清究竟完善到怎样的程度,才能和现实产生关联,而不仅仅局限在理论物理中。”
王浩走到了边侧的大白板旁,拿起了一根笔,才继续说道,“所以我想通过另一种方式,来对超导机制进行研究,那就是……”
“数学!”
听了王浩的说法以后,会议室的人面面相觑。
凝态物理当然包含数学内容,各种量子波态分析的阐述,运用的就是数学方法。
王浩不急不慢的在黑板上写了一行列式,随后解释道,“我所说的数学,不是数学方法,而是建立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
“建立以实验数据为基础的超导数学模型,结合交流重力以及其他实验,慢慢的完善这个模型。”
“具体构造是这样的……”
王浩写了起来。
这是他的研究成果,以交流重力实验数据为基础,构建出超导机制的数学模型,也就是以数学的方法,来阐述各个参数的关系。
如果能把数学模型完善到一定程度,就能够了解材料特性、超导状态触发机制以及温度之间的关系。
理论上,很多材料都可以归为‘超导材料’,区别只是实现超导状态的温度不同,有的甚至极为接近绝对零度时,才能够触发超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