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吏治之事上也无法说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
比如这科举。
他朱棣就不敢动。
或许他革新之后,短时间内,甚至说在他在位的时期内都不会出问题。
毕竟他掌控了天下的兵权。
可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他敢肯定,如果他真的按照朱瞻基那小子的办法来改动,整个天下的读书人都会骂他。
将他当作读书人的反面教材。
而这些读书人,恰恰就掌握了这个时代的舆论。
到时候最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
但相反的,如今朱瞻基这小子掌握了这个手段,那么他就不需要再顾忌这些。
可以用前所未有的手段来进行对大明朝好的吏治革新。
想着这些老头子朱棣和太子朱高炽,此时的心里头还真是百感交集。
朱瞻基那小子能想到这么一个好办法,通过大赛戏曲的方式,来将自己的思想和意图传达给天下百姓。
他是很震惊,也很惊喜。
可那小子以往也经常有惊世之举。
所以这小子能够想到这么一个办法,他们虽然震惊和惊喜,却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呢。
可如今呢?
在听到太子妃的这一番话后,他们突然明白。
自家那小子,他压根不是说突然临时的想到了这么一个主意,然后便立刻的去实施。
而是在将所有的问题都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最终下的决定。
是在看清楚了一切,看清楚了朝廷的本质,看清楚了这个国家的本质后,最终才通过这个办法,来突破以往吏治无法达到的程度。
这种手段,几乎是改变了一整个时代。
是在无数历朝历代皇帝的肩膀上,将封建王朝的天花板给打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