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那山海关外的大军营帐当中后,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给出的回应也很快很简单。
不行!
一定要将那三杨送过来。
在那老二和老三的眼中,三杨是朝中太子当初给朱瞻基留下的肱股之臣。
也是如今朝廷支持朱瞻基的根基之所在。
所以自己那大侄子朱瞻基不管是为了不让自己人寒心,还是为了保证自己对朝廷的掌控,他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别说是送那三杨到他的军营之中了,就是为此而责罚那三杨都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不过反过来说,若不是觉得这件事朱瞻基不可能答应,他们也不会提出这个要求。
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借故拖延着。
而另外一边的朱瞻基并不知晓这些。
虽然他从那信件之中看出了自己那二叔和三叔并不想真的动手,但如今他们一直借故拖着是什么意思?
这一点他朱瞻基还真是没有搞明白。
该答应的,他朱瞻基都答应了。
也保证过日后不会因此而为难他们,甚至会保证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若是真有心归降,不该如此啊。
不是应该第一时间答应,争取换一个好的印象吗?
想着这些,朱瞻基是百思不得其解。
实在搞不懂自己那二叔三叔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不打,也不投降。
就这么拖着。
琢磨了半天,还是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意思的朱瞻基,也只能是继续通过这种书信的来往与自己二叔三叔拉扯。
至于那二叔三叔是不是真的怀疑朝中大臣是奸佞,他朱瞻基压根没有想过。
那三杨是不是奸佞,就算他朱瞻基不知道,那二叔三叔自己不知道吗?
所以在搞不清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