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一百六十五章 自告奋勇的“霍集珲”

第一百六十五章 自告奋勇的“霍集珲”(5 / 7)

听的懂官话。他急忙对手下人吩咐道:“都别动!他们拿的是火枪!”

等这些费雅喀人的弓箭、匕首等武器都被收缴后,穿着伪装服、脸上涂着伪装迷彩的瑟尔丹才带着一个士兵,从山坡上的一颗大树后走了出来。

他走到这些俘虏近前,打量了几眼,用满语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这里干嘛?”

“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是来做生意的。”壮汉放下了举着的手,一脸和蔼的解释着。

“睁大你们的狗眼看清楚,这位是乌克屯的hojihon。”那名叫塔克提音的年轻人气愤的喊道。

瑟尔丹闻言一愣,突然向那壮汉问道:“你是霍集珲?”

霍集珲(hojihon),满语的意思是“女婿”,在清代早中期是特指外东北边民群体中,携带大量皮毛前往京城并成功求娶八旗女子的人。

清廷对边民求亲时需要进贡的皮毛种类、品质及数额都有十分细致的规定,总价值大约在白银八百两以上。

而清廷为了管理外东北的边民,将他们分为姓长、乡长、子弟、白人四个阶层。其中姓长为最高基层长官,乡长为次一级长官。

原则上,无论原属何等身份阶层的边民都可以进京求亲,凡成功求娶八旗女子为妻的,便称为“霍集珲”。乡长、子弟或白人成为霍集珲者,其身份和地位会升至与姓长相同级别;而迎娶的八旗女子的地位则会高于姓长。被称为“萨尔罕锥”。

正是因为娶了旗人女子就可以提升社会地位,所以即使需要进贡大量的皮毛,并且将会花费一笔不菲的旅途开销,仍然又不少边民历经艰辛,自遥远的外东北地区前往京城求亲。

边民求亲时,一般由领侍卫内大臣将求亲的边民引见给皇帝,待皇帝亲自询问后才能赐婚,并赏给孔雀花翎等物以示身份;随后再由礼部官员主持筵宴款待。在引见、筵宴之时,清廷就可以从霍集珲口中了解到各类边境消息,如有必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