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乾隆四十八年 > 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

第二十三章 徐家逃奴(6 / 7)

又让下人服侍着换上朝服,带上了帽子。他还得去皇帝身边伺候。自打他从甘肃回来之后的一年多里,乾隆愈发的宠信他,时刻叫他伴驾服侍。

和珅到了乾隆大帐外,就见管事太监走了过来。

“和大人,皇上正要找你。”

和珅连忙进帐,来到皇帝身前,正要叩头,却听乾隆说道:“和珅免礼。”

“奴才谢主子。”和珅抬眼看去,只见乾隆手中捏着一份奏折,面带不豫。

“主子,有什么烦心事吗?”

“庆桂递来的折子,你看看吧。”

和珅闻言,随即躬身上前,从太监手里双手接过折子,打开观看。

这是吉林将军庆桂(尹继善之子)和宁古塔副都统阿林共同发来请罪的折子,上面奏报的是流放犯人林阿撞、鲁寿山、潘秀成、雅宁、揭三子等人,先后逃脱,同时二人已派兵缉拿。

和珅从一干逃犯的名单最下方,看到了两个名字:徐寿南、徐福南。

这是?和珅目光凝聚在这名字上,仔细回忆了一下,片刻之间,如电光火石,他脑海里就涌现出一个人名。

难怪乾隆会不高兴了,原来是这两个人。

可是,在和珅的记忆里,这兄弟二人当年发配时一个三岁,一个一岁;五年过去了,那么他们现在也不过是八岁和六岁的孩子。

他们究竟这是如何逃脱的呢?其中定有隐情,搞不好就是有人里应外合。

想明白了其中的关节,和珅将奏折交还给太监。随即说道:“主子,奴才以为这事无须挂怀。”

“嗯?怎么说?”乾隆见和珅如此说,有些好奇的问道。

“奴才以为,那两个逆犯之子,大的不过八岁,小的也才六岁。即便事发之前有人接应,可带着两个孩子,又能跑多远?且宁古塔本就是苦寒之地,离京师近万里之遥,那些流放此地的成人在冬日尚且难捱,何况两个孩子?如今已过十月,极北之地,朔风暴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